采访了4位心理学人,他们告诉我了些关于自我提升的路径

网络 2020年08月06日 16:54

自从我们上次写了篇关于心理学专业填报的文章:收藏|高考成绩陆续公布,一份《心理学专业填报指南》待你查收 后,有小伙伴儿留言表示对心理学继续深造、提升自我的属性感兴趣

于是,我们去采访了身边读过在职、全日制、海外心理学本硕以及在生活中自主学习心理学的同学;

今天,我们将从他们的自我提升轨迹聊聊,如何在心理学的道路上继续深造,学业发展道路上有哪些能避则避的坑。(偷偷说一句,全篇干货,信息量很大!建议先码后看~)

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喜欢上心理学的?

很小的时候,以为“心灵鸡汤”就是心理学,当时感觉这种东西非常“治愈”。上大学的报的第一志愿就是心理学。

@小萌 心理学专业本硕 天蝎座软妹

小时候我很喜欢看侦探小说,有一本杂志叫《犯罪心理》,我每个月都会买。一直觉得心理学很酷,可能也抱有一种喜欢猎奇的心态吧,总之很喜欢心理学。

@甲儿 海外心理学本硕 爱唱“500”年的奇女子

进入大学后,心理学专业学习的日常属性都有哪些?

我们学习的课程有普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变态心理学等等,当你觉得它是社会人文学科的时候,却会发现,它实际是一门科学。

@且说 心理学专业 贴心的人事小姐姐

心理学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交叉的边缘学科。我们的日常,会经常涉及到统计、测量、实验, 需要做大量实验、量表、问卷和数据处理的工作。

@小萌

国外和国内差不多,基本都是做实验,或被实验。像被做学校里的大脑EGG实验,可以拿到学分,还可以拿到报酬。

还可以做一些社会实践。如果在国内的话,社区、戒毒所、福利院养老院这些,甚至一些专科医院,都是可以去实习的,平常留意相关消息就好。

@甲儿

可以讲讲如何考取心理学研究生吗?

选择全日制读研,可以利用更“整块”的时间,更深入、更专业的学习。一般,学硕偏学术,3年学制;专硕偏应用,2年学制。

在择校上,如果以后想从事学术研究相关的工作,建议优先选择具有博士点的985/211高校,可以参考近年来学科评估结果。

如果想要当中小学老师,那不仅可以报考心理学、应用心理学,还可以报考心理健康教育,选择学校,建议优先选择师范类大学。

如果是就业导向,可以选择专硕或非全日制,也就是在职;

其次,面对信息不对称、互联网信息湮没,信息搜集也是很重要的一步。

研招网可以快速精准的找到目标专业的所有招生学校,可以清楚的理解到招生院校的院系、招生方向、招生人数、推免人数等信息;

直接点击硕士目录,也可精准按照条件查询高校。

例如,北京师范大学应用心理:

登录目标院校的研究生院官网,就可以找到具体的备考科目、具体代码和推荐参考书目了。

@小萌

每个人读研的目的不一样。有人想扩充知识,有人想以后从事学术相关的职业。如果是出于提升学历这一个目的的话,在职是一个性价比很高的选择。

在职一般分为同等学力申硕、专业硕士、高级研修、中外合办。

同等学力的学习时间在2年左右,按要求学完课程后通过院校考试,完成硕士论文答辩,能获得和全日制研究生的硕士学位证一样的硕士学位证书。

专业硕士就是我们通常看到的非全日制,先考试后学习。需要在研招网报名,大概12月底参加全国高考。初试通过后,在来年3、4月份还需参加院校复试。毕业前通过院校考试,完成论文答辩,能获得硕士学历证和硕士学位证。

高级研修班一般属于职场中高层管理人员在短时间内提升自我的重要方式,符合要求的学员可以直接入学。完成学习任务通过院校考试后,能获得相应的硕士学位。

中外合办课程由国内院校和国外院校合作办学,属于院校自主招生,有的院校是考试入学,有的是免试入学,学员按规定入学即可。学完课程,通过院校考试和论文答辩,能获得国外院校授予的硕士学位证。

关于在职研究生的信息,如果只考虑考专业硕士的话,可以直接去关注研招网信息;如果已经有目标院校,或是几种在职都在考虑,可以关注院校官网。

其实工作了这几年深深的感觉到,无论哪个方面或维度的自我提升,学历教育一定是最靠谱的,毕竟社会竞争力大。

@踢踢 来自医学院的心理学人 处女座leader,可盐可甜

一般国外的大学需要申请,从官网关注院校信息,可以清楚的理解到需要准备什么申请材料,最好能准备相熟老师的推荐信,然后提交等通知即可。一般会从3月录到7/8月,具体看每个学校的时效。

有一个比较容易忽略的环节想给大家个建议,就是最好提前半年准备申请学校校,关注院校信息。

我当时因为准备的有点晚,导致收offer较晚,没有时间再去等其他学校了,而且,收到offer后还需要自己去找宿舍,早准备是很重要的。

@甲儿

关于高校、院系的选择,有建议吗?

北大、华东师大、华中师大的心理咨询比较强;浙大、陕西师大、浙江理工的工业心理比较好;复旦、央财、暨大的管理心理又比较有特色...

@小萌

心理学专业有很多的方向,每个方向可能听起来名字差不多,但是不同院系、不同研究方向,走的路是很不一样的。

如果以后想在医院做心理治疗,可以读临床,然后读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的硕士,这样又可以做精神科医生又可以做心理治疗师。

心理治疗师证属于卫健委,是非常有含金量的,如果考取了这个证,可以在医院从事工作,也可以在机构等做心理咨询师。

个人觉得偏医学领域的东西更能够实际应用。我们常说“身心医学”,其实就是说生理健康和心理心理健康是分不开的。

中医和心理咨询师培训的体系比较相似;另外,一些大学会有合作的专科医院或戒毒所,这对学生的校外实习也是一个很好的帮助。

@踢踢

关于日常心理学知识的自我提升,有没有一些建议?或者分享一些渠道?

看文献。如果只是想理解最新行业发展、实验结论可以直接看文献的摘要,如果对某些实验比较感兴趣,想理解实验背景、实验方法、相关细节这种的,可以看一下全文。

看论文的最靠谱渠道应该是知网了,但需要购买。我也会定一些电子报刊,像《心理学报》,关注一下中科院心理所等类似的官网,会看到每天的科研动态、最新成果、论文发表情况等等。

业余的话还可以做一些正念冥想,油管上也有一些心理学比较有趣的视频。

如果心理学是你的兴趣,而你又很想比较有体系的把它学的尽可能清楚,我推荐学习高校编制的教材,很符合学习习惯,辅助看一本外国高校的教材,会有很多案例。

此外,也可以读一些经典原着,可以看到作者们完整的、系统的思维逻辑过程和研究过程。对我们深入思考和逻辑思维都会有所帮助。

@且说

一个建议是多看书。这个可能有点老生常谈,但事实就是这样的。现在的书很多,一定要选高质量的书看。如果不知道什么书的质量高,可以优先选择理论类的书去看。

对于心理学来说,基础理论是必读的,看起来可能觉得枯燥、看不下去,但这个是“逃不过”的,这是能获取具有体系的知识比较靠谱的方法,是必经之路。

还有一个建议是主动参加实践活动,去融圈子。大学的知识是不足以满足我的,所以在本科,包括工作后,我都会主动的去拓展一些心理圈子,参加心理学大会,关注心理学等等。(偷偷告诉你们,关注:壹心理学院Pro ,优质属性不错过!)

去结识一些行内的人,不需要去社交,每一个人都是一个信息源,通过他们,你可以知道圈内日常在关注什么,参加了什么交流会。

@踢踢

入门必备书籍推荐

今天的采访就到这里啦~有没有对期望提升的你有所帮助呢?最后,我们搜集了心理学荐读书籍,希望你喜欢!

一、入门

《心理学与生活》

《心理学导论》

《普通心理学》

二、进阶

《社会心理学》

《犯罪心理学》

《消费者行为学》

《进化心理学》

《发展心理学》

《人格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

《生理心理学》

《改变心理学的40项研究》

问了好几位心理学专业的小伙伴,《改变心理学的40项研究》这本书被推荐的频率非常高!适合非专业小伙伴研读~

三.科普类

《心理学与生活》

《社会心理学》

《改变心理学的40项研究》

《对"伪心理学"说不》

《亲密关系》

四.自我成长类

《少有人走的路》

《爱的艺术》

《自卑与超越》

《催眠之声伴随你》

《幸福的方法》

本文作者:Carmen

趣生活©部分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心理学 文章 院校
你该读读这些:一周精选导览
更多内容...

TOP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