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3时的东莞市人民医院急诊室

网络 2019年12月29日 16:53

凌晨3时,整座城市被夜色笼罩。东莞市人民医院万江院区急诊室内,灯火通明,黑夜与白昼,在这里仿佛没有了界线。

12月29日,在2019年最后一个周末的凌晨3时,我们把镜头对准这里:

如果你在白天去过万江院区,或许因为停车难的问题而心烦过。凌晨3时驱车进入医院时,所有的停车场都向你开放,横着停、竖着停都可以,这是从来没有过的体验。

“急诊部”三个闪着白光的字下,三个男子闲聊着。因为一起小车追尾的事故,凌晨2时许,他们就来到了医院,他们的一个朋友头部轻微擦伤,在急诊外科看完之后,又去做检查了。

急诊室候诊的长椅上,10多个人坐着,有妈妈怀抱着发烧的孩子,有老人显露着痛苦的神色。急诊儿科诊室,医生胡琪轻声的询问着孩子的父母,一个孩子生病,四个大人陪着来到了医院。

胡琪是在夜里11点半接的班,她要上通宵直到第二天早上8点。她说,今天人算是少的,上周流感小高峰时,不管是凌晨3时还是4时,都有差不多70个孩子在候诊,诊室永远是被包围的。

离诊室不远的输液区,凌晨3时了,一个孩子还在哭泣,不管妈妈如何抚慰,哭声始终停不下来。另一个孩子输着液就在妈妈怀里睡着了,妈妈也睡着了。还有人刚刚过来输液,护士随即忙碌起来。

孩子太小,不愿坐、坐不了,有妈妈举着挂输液袋的竿子,或背着孩子,或抱着,在医院走廊、过道慢慢地踱步。多少年后,等孩子长大,应该看看这一幕。

输液室旁的男厕所内,地上残留着呕吐物,一名微闭着双眼、酒气熏天的中年男子,一摇一摆地往外走。清洁工开始干活。

抢救室内,主治医师魏小林很忙,他和一名肺部感染的男子交谈着,男子病情很重,必须住院,但床位紧张,得等。

68岁的袁老太太躺在抢救室的病床上,眼睁着。她是因为休克被送入医院的,医生诊断她是慢性肾功能衰竭。魏小林和老人的儿子也在商量抢救和住院。

患者多,抢救室的床位少,另一名患者不得不在抢救室入口的墙边临时加了一张床,老人的妻子、儿女都来了。老人神色痛苦地闭着眼。

刘先生和妻子陪着两岁的儿子,凌晨3时,孩子还不肯睡。头一天下午,孩子高烧来医院治疗,医生看完,妈妈刚给孩子喂了药,就在急诊室门口孩子就双腿一软,眼睛直了,抽搐了。

“孩子抢救过来了,烧也退了,但我们不敢回家,还是得在医院观察下。”妈妈的眼睛红肿。孩子被抢救时,护士安慰她,“你得振作,不然医生是抢救孩子,还是抢救你啊?”

魏小林说,这一个晚上患者确实相对较少。我们庆幸,这一晚,东莞平平安安。

“救护生命,分秒必争”,抢救室地面上的一条红线上,写着的8个字,跨越着生与死。

广州日报全媒体文字记者:汪万里

广州日报全媒体图片记者:石忠情

趣生活©部分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孩子 妈妈 医院
你该读读这些:一周精选导览
更多内容...

TOP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