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回归线上的慈善浪潮,这里有你不知道的花絮
登山杖和土地亲密接触,此起彼伏的碰撞声连接起50公里;每一步都带着力量,2000名爱心人士穿过山林,欢呼雀跃为公益“代言”。12月21日,由国务院扶贫办指导,中国扶贫基金会、广州市人民政府主办的2019广州善行者公益徒步活动在花都区举行。
“这是一场越野圈里无人不知的重要赛事”“参加户外运动这么多年,从未体验过这么有爱和充满慈善元素的徒步”“既徒步又筹款,觉得自己也带来了社会价值”……当天,来自全国各地的500支队伍,2000名善行者齐聚 “慈善之城”,以徒步点亮公益路,助力脱贫攻坚。
2018年,善行者首次落地广州。记者跟访发现,不少徒步者已是第二年参加活动,还带动了身边的好友一同参加。他们在徒步前组成队伍,以善行者之名向亲朋好友筹集善款,捐给相关慈善项目,切实帮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及困难群体。截至发稿前,活动已吸引了13750人次捐赠,筹集善款1539370.32元。
爱心:50公里进行时,爱心人士组成两支队伍筹集25万元
12月21日的早上,登山杖、饮用水、登山鞋与晨光蓝天交相衬映,梁栋彬等人随着鸣笛声响起,从花都区北回归线上的北迹露营1号营地轻愉出发。“这是我们第二次参加了,第一次花了10多个小时,这次希望能更快吧。”梁栋彬说。
这位善行者并非专业跑者,而是来自广东公益恤孤助学促进会的公益人士。在队伍筹款榜单中,他所带领的恤孤乐步健行队以颇高的筹款额占据了榜单头名。梁栋彬回忆道,这是第二年组建公益队伍参与其中了,“第一年觉得这是挺有意思的公益玩法。”
彼时,他们虽然徒步过,也跑过长跑,却从未接触50公里的挑战。头一年,梁栋彬等人透过善行者活动筹集了3万元善款,捐赠到其机构的相关项目中,徒步的过程则是累并快乐着。他回忆道,那一次经历让大家对善行者有了兴趣,今年由两名参与过的志愿者带领队伍迎接50公里挑战。
踏过泥土芬芳的大草坪,经过神秘庄严的龙王古庙,在芙蓉峰公园高处俯瞰整个花都,赏近处湖泊清如平镜,观远处市区热闹繁华,沿着登山步道,穿越山林,聆听谷中的鸟语声声,享受山中的静谧悠然……今年,梁栋彬等人不仅更有底气了,筹款数额更是再创新高。
“今年我们的口号是‘勇往直前,救助病童’。”他分享道,作为公益队伍,他们需要在报名后到12月13日之前完成150000元筹款,而经过大多数志愿者以及亲朋好友的支持,他们目前已筹得194889元。“加上另一个队伍筹集的善款,目前总筹款已经达到25万元左右了。”他说。
在梁栋彬看来,发动筹款的过程并不容易,十五万元的筹款门槛很“吓人”,但最终,恤孤乐步健行队依旧吸引了1076人次进行捐赠,大多数个人捐赠。广东公益恤孤助学促进会不仅资助农村的孤儿和贫困学生在小学中学阶段的学习和生活,还会支持大病医保核销后自费部分远超出家庭承受能力的未成年人,而这些正受到越来越多市民的关注。
故事:走过50公里大地,他们相信自闭症孩子能融入社会
值得一提的是,不仅仅是梁栋彬等人组建公益队伍。在广州市社会组织联合会的组织下,今年广州善行者共有11个社会组织公益项目参与活动筹款,受益群体涉及老人、儿童、残障人士等多领域人群,希望通过社会公众的力量让老人有依靠,儿童有发展,残障有保障,让世界多一分美好。
在50公里徒步现场,有一群“星星的孩子”奋勇前行。他们来自广州市孤独症儿童服务者协会组建运营的星友伴跑团。“50公里对他们来说并不构成困难,实际上,他们和其他人一样,没有区别。”该机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星星的孩子们也是第二年参加徒步了,今年有望8小时完赛。”
“这其实是一个目标,让他们有动力去锻炼和接受训练。”星友伴跑团负责人回忆道,“2017年星友伴跑团刚成立的时候,我们的初衷很简单,就是想让这群有自闭症的孩子身体素质有提高,改善平衡能力和协调性。”在一间小学的两百米操场上,这群特殊的孩子们迈开双腿,开始了专属于自己的奔跑征途。
刚开始被鼓励着进行跑步练习,星友伴跑团的孩子们几乎都对志愿者们的指点和教导置若罔闻,也仅仅能跑两公里左右,着实令星友伴跑团的家长和志愿们担忧。“一开始和我觉得这群孩子好‘高冷’,主动和他们讲话,讲了三五句,可能一句都不会回应你。”在2018年3月,通过招募进入星友伴跑团的专业志愿者鸟琦(化名)告诉记者,和心智障碍孩子们相处的过程“很微妙”,乍一接触像坚冰,相处时间久了,一个握手的小动作,就能感受到孩子们心里,有志愿者的位置。
星星的孩子同样需要在社会的支持下搭建走出去的桥梁。而奔跑,正是其中一种方式。“自闭症孩子的特点就是孤独症,很少跟人沟通,很少能和某个人建立信任关系。我们把刻板行为转化成好处。”项目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通过长时间的伴跑,星孩不仅运动能力上有明显的进步,而且在肢体协调能力、语言沟通能力、自主意识及情绪控制等多方面能力也得到明显的提高。
点评:广州景美人心更美,“慈善+体育”激发城市慈善活力
“我昨天把线路走了一遍,可以说这是一条美丽的风景线,尽管是50公里,也不太费力气,今年的踊跃程度也更高了,70%参与者来自本地,30%参与者来自外地。”中国扶贫基金会第七届副理事长陈开枝告诉记者,广州开展慈善活动筹款的能力在全国名列前茅,去年善行者活动首次落地广州,便一炮而红。
记者理解到,2018年广州善行者公益徒步活动首次落地广州,链接逾2000万元善款,精准帮扶贵州毕节地区近42万名困难群众解决“两不愁三保障”问题。而2019年广州善行者所筹集的善款一方面将用于支持广州本地社会组织的发展,通过支持多样化的公益项目,让更多的弱势群体受益;另一方面着重用于解决“两不愁三保障”问题,关爱广州市对口帮扶的贵州省毕节市贫困山区的孩子们,为他们援建爱心厨房,让他们可以吃上健康、营养、热乎的午饭。截至发稿前,活动已吸引了13750人次捐赠,筹集善款1539370.32元。陈开枝认为,广州有各类的慈善活动,而善行者结合了徒步以及慈善元素,更能掀起大家的参与热情。
广州市人民政府马曙副秘书长则表示,广州慈善文化源远流长,扶危济困、乐善好施是广州人民的传统美德。新时代,广州市委市政府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全面对标对表党中央的要求,深化“羊城慈善为民”行动,创建“慈善之城”。今年广东扶贫济困日活动中,广州社会各界认捐爱心款物6.57亿元;广益联募“互联网+慈善”平台累计筹款4亿元,30万人次捐赠;191个社会组织参与221个扶贫项目,累计投入1622.61万元,受益困难群众24.76万人;贵州毕节、黔南848个深度贫困村,新疆疏附61个深度贫困村实现结对帮扶全覆盖;广州人民正以实实在在的爱心善举,生动诠释着“慈善之城”精神和“全民慈善”文化。“羊城慈善为民行动”等项目荣获第十届“中华慈善奖”,广州城市公益慈善指数升至全国第二、全省第一。
市民说:慈善带来徒步别样体验
阿伟:我是作为公众队伍参与的,而我们队伍都是一群在志愿服务相识的人组建起来。参与了志愿服务已经有三四年,一直很享受给社会带来价值的感觉。最近喜欢上了徒步近1年,第1次参与比赛就选择与团队一起挑战50km,希望更多人支持我们,一起为困难群体献出自己的力量。
廖洪:我是一个户外运动的忠实爱好者,去过很多地方参与越野、徒步等户外运动。从我个人的经历来说,很少能接触到这类充满爱的慈善活动,觉得自己的每一步都能为困难群体带来改变,这是很不一样的感觉,希望这样的“慈善”户外运动能更多。
广州日报全媒体文字记者 苏赞、吴阳煜
图片 受访者提供
广州日报全媒体编辑 彭姣时